- 出处: 济南时报 2017 第B08版 : 海右副刊
-
点击量:2
- 作者: 张吾愚
- 出处: 理财(经论版) 2017 第2期 P95-102
- 关键词: 范蠡 下海 中国传统文化 政治才能 陶朱公 证明 主人
- 摘要: 曾经数年陪伴越王勾践做过吴国阶下囚的范蠡,成功实现了角色转换,不仅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也在商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创富能力。陶朱公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富有”的符号。在吴越一带,甚或被塑为金身,作为财神供奉在神龛里,指望他保佑主人财源滚滚,生意兴隆。
- 作者: 尚晓娟
- 出处: 投资与理财 2017 第3期
- 摘要: 儒商、侠商、政商,甚至奇商都不足以概括范蠡,只用商圣形容他最恰当,司马迁用了16个字评价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长大后,常常语出惊人,和他接触的人都说他是疯子。20岁时范蠡遇到文种,两个人一见如故,因楚国政治混乱
- 作者: 孙凤阁
- 出处: 理财(经论) 2017 第3期
- 摘要: 范蠡(公元前534年~公元前449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人.春秋晚期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被后世尊称'商圣'.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越国著名大夫.
- 作者: 尚晓娟 ( 《投资与理财》编辑部 )
- 出处: 投资与理财 2017 第2期 P20-23
- 关键词: 富豪 古代 范蠡 理财 西方 企业家 索罗斯 巴菲特
- 摘要: 今天,我们说到超级富豪常常会将眼光投向西方,西方的企业家和投资大师,西方的巴菲特和索罗斯们,但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我们自己的古代投资大咖也许更切实、更接地气,他们的身上更具有与我们相近的财富基因。何必舍近求远呢?
- 作者: 孙凤阁
- 出处: 理财(经论) 2017 第3期
- 摘要: 公元前 534年(周景王十一年,楚灵王七年)范蠡在楚国申(宛)县三户出生,楚灵王灭陈为县,穿封戌为陈公.时年孙子17岁.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楚平王十四年),申公(即宛令)文种慧眼识珠,三拜范蠡,范蠡18岁,风华正茂,倜傥不羁,世人都以其疯.两人纵论天下,尽吐胸中块垒,遂为知己.是年,楚平王卒
- 作者: 逵富太
- 出处: 理财(经论) 2017 第3期
- 摘要: 范蠡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实业家,被人们称为'商圣'.他的故里在什么地方呢?国内的说法颇多.但据孙凤阁先生的文章,加上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认为范蠡的故里当是今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的界中,其论据如下
- 作者: 孙凤阁
- 出处: 理财(经论) 2017 第3期
- 摘要: 一、为什么要给范蠡故里正名伟大的历史人物,理应有个千真万确的、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故里大家都知道,历代名人、大家、文人、学者都对范蠡有很高的评价,评价他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治富,赞扬他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家鼻祖,把他尊奉为先祖、财神爷,商业理论的奠基人,赞扬他是'富好行德'而彪炳千秋
- 作者: 孙凤阁
- 出处: 理财(经论) 2017 第3期
- 摘要: 古商圣范蠡生于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界中(古称楚宛三户),胸怀大志,苦身戮力辅佐越王勾践,七策用五策,兴越灭吴.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辞官经商,亲践二策,'三致千金','富好行其德'.他是春秋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被后人尊崇为'商家鼻祖',奉为商圣.
- 作者: 朱翔 ( 湖南师范大学 )
- 出处: 理财(经论) 2017 第3期
- 摘要: 湖南沅江市位于洞庭湖南部的'南洞庭'一带,'南洞庭'西侧有一个赤山岛,面积有120平方公里,它是洞庭湖中的第一大岛,也是我国内陆湖泊中最大的岛.岛上有蠡施村、蠡山遗祠,还有与范蠡、西施活动有关的香炉山、剑影山、探花山地名.蠡山遗祠有一楹联曰:'剑影长存吴越气,香炉永祭蠡施魂.'朱翔等几位为洞庭作规划
范蠡,汉族,字少伯,春秋时期的楚国宛人。范蠡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由于不满楚国的黑暗政治,投奔越王勾践,倾力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载,成就了越王的伟大霸业。而后功成身退,更名为鸱夷子皮,与西施泛舟五湖,又自号陶朱公。在这一期间,范蠡一直从事着商业经营,后来发达成当时的巨富,但范蠡并不贪恋钱财,而是屡次将家产散尽,享有“忠以为国、成名天下、商以致富、智以保身”的美誉。
范蠡重视农耕,主张平粜齐物。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史记·货殖列传》)范蠡认为农产品的价格要遵循价值规律,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如果任凭谷价自由波动,必将损害农工商的利益,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发生困难。范蠡主张运用“平粜”这一经济手段,以调节供求的办法来间接调控,使粮价的自发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内,从而调节供需,协调好农商关系。
范蠡的高明之处还在于重农而不轻商,提出 “三八”价格、农商俱利的观点:“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范蠡认为,农民与商人的利益要平衡,都不能受到损害。政府应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使农民和商人同时获利,这反映了范蠡强调重农而不轻商的治世理政思想,体现了范蠡睿智的眼光,在当时具有先进性。
范蠡提出“积著之理”,即“积著之理,务完物 , 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 , 无敢居贵。”所谓“务完物”,是指所经营商品必须保证质量完好,而对于容易腐烂变质的商品,则要尽快脱手。“无息币”指货币资本应当流动不息。这就是说,无论商品还是货币,都不要停滞在手中,不要老等更高的价格,而应当使它们“其行如流水”,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务完物,无息币”从一般意义上提出了资本在流通中的运动必须恪守的原则,这对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范蠡提倡“富行其德”。向来有“无商不奸”的说法,范蠡却不然。他舍弃了越国的高官厚禄 , 到齐、陶艰苦创业 , 孜孜不倦地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同时,范蠡不以富贾天下自恃 , 而是以“富好行其德”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因此,他能够做到不为金钱所累。离开齐时 , 便“尽散其财 , 以分与知友乡党”。还有值得注意的是 , 范蠡在商业经营中 , 重视市场预测 , 但不搞垄断 , 相传他曾经指导齐国国君在后苑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万 ;他又指导鲁之穷士猗赴西河经营牧业、盐业与珠宝玉器, “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富王公,驰名天下。”司马迁将他的这些举措称之为“富好行其德”。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著名政治家和理财家。他本是楚宛三户人,与文种相偕入越,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官至上将军,后功成身退离开越国,至齐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终成巨贾,范蠡凭借其审时度势,明白进退的过人智慧。获得了天下“言富者皆称陶朱公”的巨大理财成就,使其成为中国的商业始祖而留名百世。
为官时,在经济上他提出:“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把生产放在富国的首位,关心民众疾苦,宽恤民力,省其赋敛。同时在军事上,扩充军队,积极战备。在外交上还巧妙运用谋略消弱吴国实力。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越国国力逐渐恢复,最终消灭吴国,洗雪了国耻。弃官从商后,他将治国理财谋略用于经商,驾轻熟路,十九年年中取得三致千金的巨大成功。他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善于预测商情。范蠡是我国第一位首先进行商情预测并阐明有关原则的伟大商人。他之所以选择陶地作为经商之地,因为他看到了这里的商机:陶为“天下之中,交易有无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陶,即今山东定陶,当时那里四通八达,货物交易便利;人口较密,需求旺盛;三国交界,何方有利就到何方购销;是治产经商的好地方。这是他顺应“地道”的一种表现。
二、重视商品质量。“务完物,无息币”是范蠡的另一经商理财之道。所谓的“务完物”是指务必要保证经商和储存商品的质量,即保持商品完好无损,“腐败而食之货务留”。“无息币”是指不要让货币闲置,即要加速资金的运转。唯有商品与货币流通不息,利润才能源源不断。要使手中的货物流通得快,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即“务完物”。同时,货物易出手,货币便不会闲置。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必须加速资金周转,商品价格一贵即应出售,不要老等更高的价格。因此,不论是商品还是货币都要它们其行如流水,以达到获取利润的最终目的。[l6〕“务完物,无息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求发展来取得市场竞争力的经商思想。现代的商品经营者仍然要追求古代“务完物”的商品质量观,依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取得市场竞争力。
三、知人善任。范蠡经商之道还在于他非常重视用人的选择,而且极具洞察力,因此能做到知人善任。正所谓“能择人而任时”。即善于识别、选择人,并根据其所长,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在越败于吴,勾践欲到吴为奴时,让范蠡留在越国。而他却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便答应他与自己同去。结果两人都各尽其所能,成就相当出色。足以看出,范蠡对自己和文种都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才能使勾践准确的“择人而任之”。在陶发展农、牧、渔、盐业的时候,他安排一直在他身边学习经商的大儿子越吉主持管理工作,安排习水性的渔十三主持渔业,安排一直在身边保护自己的独山主持运输销售工作。19]正是他这种知人善任的经商之道,使他很快成为巨万富翁,随之陶朱公便闻名于天下。范蠡的“择人”和“不责于人”的观点对于现代商业企业构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四、富行其德。据记载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即他十九年三次赚得千金巨财,并分给贫穷的同行和族人,可谓富而好德之人。正是他能够应天道乐善好施才为他赢得“陶朱公”的美名。他那种“合于道”即以义取利的经商观念,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当齐国遇到灾年时,他以齐王名义赈济齐国北海水灾区。此举不但赢得齐王好感,放宽了其经商政策,而且也宣传了自己的商号,提高了自己的商业形象。真可谓是一箭双雕。在经商过程中,他本着“务完物”原则做生意,明确提出“腐败而食之物勿留”,不经销劣质产品,不以次充好,不为谋取高额利润而囤积居奇。这是取信于民的前提,同样也树立了其良好的商业形象。
“陶朱事业”的重要表现就是“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和气生财”。陶朱公之所以成为有钱人的代名词,而天下闻名,与其富行其德也是分不开的。这些都给后人理财经商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智慧财富。范蠡在惠泽他人的过程中,不但保全了自己,利益了民众,也得到人生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