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守刚,贾杰 (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出处: 税务研究 2017 第5期 P118-122
-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理财治国 财税手段
- 摘要: 古代中国在国家治理活动中,一直有效地使用财税手段在国家与民众、富裕阶层与贫民阶层以及不同职业(或身份)集团间进行资源的配置,以实现某种程度的政治与社会力量平衡。基于长期的治理经验与北宋特殊的国情,司马光和王安石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理财治国思想:藏富于民,国家不与民争利,农工商均衡发展;富国强兵,摧抑兼并
-
点击量:7
- 作者: 张学博 (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 )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2017 第2期 P104-109
-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理财治国 财政均衡 国家治理现代化
- 摘要: 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主流研究多从生产力水平来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如何从国家治理层面对古代历史进行研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潜在前提就是国家治理的前现代化。考察中国古代的著名治国政治家的思想及其实践,从管仲、孔子,到王安石、张居正,可以发
-
点击量:1
- 作者: 曹琳 ( 河北经贸大学 )
- 出处: 中国财政 2017 第12期 P77-78
- 关键词: 财政改革 理财思想 刘晏 中国历史 财政思想 理财家 东明县 桑弘羊
- 摘要: 刘晏(约公元716—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理财家,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其财政思想和改革措施,上承管仲、桑弘羊,下启王安石,对后代影响颇为深远,被苏轼誉为懂得国家大计的'有远见的理财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
-
点击量:1
- 发布日期: 2016
- 摘要: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方田均税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问
-
点击量:4
- 发布日期: 2016
- 摘要: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方田均税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问
-
点击量:2
- 作者: 张邦炜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第1期 P14-19
- 关键词: 王安石 鄞县施政 熙宁变法 比较
- 摘要: 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间的因袭传承关系,是从前学界探讨的重点。其实两者相同之中多有不同。前者一切围绕改善民生,重在富民,百姓的获得感强,因而政绩异常显著。王安石近千年来始终深受鄞县民众爱戴。后者以理财即增加财政收入、摆脱财政危机为主要目标,要在富国,民众的满意度差,以致变法最终失败。南宋最高统
-
点击量:1
- 作者: 刘伟 (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 出处: 青年文学家 2016 第5期 P174-175
- 关键词: 王安石 理财 义利 现代启示
- 摘要: 王安石是两宋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主张义利相统一,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他以理财为重心,以生财为途,把义利统一下的理财观广泛应用到变法实践中,缓解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困境。虽然其受到不公正评价,但是王安石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了后世变法,对我们当前改革价值极大。
-
点击量:1
- 出处: 河北水利 2016 第6期 P31
- 关键词: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岁考 辅相 宋王朝 熙宁 江西抚州 水利开发 介甫 兴水利
- 摘要: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十分重视兴修水利,把它视作“为天下理财”的途径,并且积极从事“起低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的活动。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成绩名列前茅,“签书淮南判官”。几年后任期满,他主动放弃了进“辅相
-
点击量:1
- 出处: 投资与理财 2016 第2期 P116-117
- 关键词: 对联 史话 《元旦》 王安石 诗
- 摘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大概是我们听到的最早的对联了。它来自北宋王安石的《元旦》一诗。
-
点击量:1
- 作者: 敦鹏 (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
- 出处: 现代哲学 2016 第2期 P103-107
- 关键词: 二程 天理 王道 改革
- 摘要: 以往学界对北宋社会改革多聚焦于王安石身上,事实上包括二程在内的北宋儒家同样有过一系列的构想与实践。理论方面,二程自觉将天理本体作为儒家政治改革的根本规范,在更高水平上为思考政治本性以及现实政治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要求;实践方面,二程主张改革应以义为先,在理财、用人、对外用兵、君臣关系方面提出了有
王安石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任参知政事时,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
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其中均输法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青苗法主要是改变旧有常平仓制度的呆板做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市易法规定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免役法是把原来按照主户户等轮充差役的办法改为当役者交纳役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起初规定乡村中服差役的上三户纳役, 四、五等户不纳役钱。但推行不久就改变了诏令,规定乡村上户和下户都需要纳役钱,不再依户等的高下,按各地税钱、家业钱等划分乡村主户户等的财产标准,均摊役钱。最后,免役钱逐渐成为国家财政中的一笔固定收入。方田均税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一种清丈土地整理田赋地籍的制度。每年派人分地丈量,依地之等级和各县原来租税数额分派定税,次年丈量完毕,公布于民。均税则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但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有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富国强兵”的效果十分显著。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改革家、理财家和思想家。他的变法发生在公元11世纪中国北宋时期,史称“熙宁变法”。他的新法总计近二十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选人、用人等各个方面,但重点却是改革财政,理财治国。王安石变法之所以特别重视理财,是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他试图通过变法改变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生于宋真宗田禧五年(公元1021年),出身仕宦家庭。父亲为官清廉,对王安石影响颇深。王安石少年即学习儒家经典,广泛地研究诸子百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先后出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事等职,王安石任地方官多年,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他关心民瘼,深切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王安石明确指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并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他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践行了他的这一主张。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和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但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和熙宁九年两次罢相,后闲居江宁。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哲宗即位,拜司马光为相,王安石新法遂被全部废除。翌年即哲宗元祐元年四月,王安石病逝,时年六十六岁。
一、主要理财政策及其思想
王安石新政的项目,主要有:制置三司条例司(两年后废止)、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专利法、免役法、免行钱法、减兵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科举改革法、教育改革法等。据《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中记载:“凡十有八事”,但未列出详细的项目。只就上述十五项来看,其所涉及的范围已经很广,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中理财是其新法的核心内容,而每项关于理财方面的改革都是针对时弊有的放矢。
上述政策措施体现的理财思想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其一否定“讳言财利”;其二主张采取生产性财政政策;其三理财需要发展农商事业;其四抑制豪强兼并;其五主张积极节用;其六提出量出制入开源节流的理财思想。
二、理财成效与贡献
王安石在其改革中,全面执行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理财方针。新政实施中,很快便做到了“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所行新法的本身是无可非议的,新政大都是针对时弊,嘉惠人民的。事实上,也收到了显著效果。王安石执政期间,国内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兼并,挽救了人民的贫困;这一时期北宋还取得了当时少有的军事胜利,可见理财对国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时除对辽、夏的斗争尚未解除外,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要求。此外,一些过去反对过新政的人如苏子瞻也从不理解到理解,以致表示忏悔并转而成为新法的支持者。当司马光执政,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时,旧党中人范纯仁也忍不住对其进行反对。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是相当丰富和突出的。他彻底否定了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推翻了不准言利的儒家教条,明确提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的义利观。把理财言利作为施政的中心内容,在统治阶级的当权人物中,王安石还是第一个。他的思想锐敏之处,在于能顺应北宋中叶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商品经济较前活跃的社会经济总趋势,看到经济发展的致命处在于豪强的兼并,而兼并之家和京都的达官贵人又是社会奢侈腐化的根源,因而导致社会矛盾重重,国家财政经济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基于这些认识而制定的全面改革政策,大都能够切中时弊。王安石的理财之道,着眼于通过发展生产,活跃经济来解决财政问题;着眼于抑制兼并,把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部分剥削收入转到国家手里,变法中所实施的许多政策与措施对大地主、大商人给予了较沉重的打击,这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着眼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繁荣和财用富足,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贯彻量出制入之制,发展生产,开源节流,在八九年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影响是深远的。王安石的理财思想,特别是他的变法实践,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
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在评价王安石理财思想得失时,却不能不承认他因时制变的智慧和勇于进取的革新精神。王安石在当政期间,虽然备受当时封建豪强和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天地可鉴,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和他为政清廉的工作作风,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王安石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当之无愧。